新政出臺背后,哪些出口電商企業受益最大?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出臺關于跨境電商綜試區零售出口貨物稅收政策的通知,根據跨境出口電商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應稅所得率統一按照收入4%確定。
在當前國家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的趨勢下,該政策對出口電商企業有何影響?行業又該如何抓住政策機遇?
一、新政落地解決出口企業所得稅難題,跨境電商合規化大勢所趨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通拓科技集團合伙人李鵬博表示:“跨境電商綜試區零售出口貨物稅收政解決了出口電商企業困擾已久的稅收問題。”他指出,過去即便是在9610“不征不退”的報關模式下,因缺乏成本發票始終難解所得稅難題。而此次,國家稅務總局出臺跨境電商綜試區零售出口貨物稅收政策,也意味著所有跨境電商企業今后將實行陽光化操作,減少法規方面的漏洞。
寧波世貿通跨境業務部總監劉弛也有同樣感觸:以往跨境電商中小企業采購無票,收入不入公賬幾乎成為常態,且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如今,伴隨著該項政策出臺,目的是希望電商企業能讓經營狀況、銷售收入、報關流程等更加公開透明化。政府能夠從中掌握企業的經營動態,以較低成本將電商企業經營納入合規的軌道,促進企業往合規化發展方向靠攏,是一個不錯的利好。”
二、出口企業減輕稅負壓力,大賣家有利于融資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應稅所得額是指按收入確認的利潤,例如一年收入2500萬,應稅所得率4%,那么政策的出臺也就意味著企業利潤就是2500*4%=100萬,按100萬*5%[小型微利企業]交稅,就是交5萬元,2500萬的收入,交5萬元稅,等于就是千分之二。“除去平臺費等各項費用,回款2500萬(國內),也就意味著銷售收入5000萬,因此核定征收給出口電商企業帶來巨大政策優惠,實際上的稅負是千分之一了。”米倉供應鏈集團CEO孫劍巍坦言,新政出臺不僅明確了出口電商的征稅標準,解除了出口跨境電商一直以來面對的稅務風險,同時也有利于大型賣家財務進一步規范化,對企業未來融資發展將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